当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FIFPRO)公布年度世界十一人候选名单时,球迷们意外发现,阿森纳这支上赛季闯入欧冠四强、本赛季表现优异的队伍,在名单中几乎无人问津,仅仅中卫萨利巴独自入选,而状态火热的哈里·凯恩也未能榜上有名。
事实上,这种看似“不公平”的现象,与球员们的表现无关,更像是一种由评选时间范围决定的结果。背后的原因,恰恰在于规则设定的时间窗口对球员发挥的影响。
要了解这一状况,我们首先要清楚评选的规则。这份名单由全球约6万名职业球员投票决出,评估的并不是球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表现,甚至不包括新赛季的开局成绩,而是2024年8月11日至2025年8月3日这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场上贡献。
正是这一特殊时间段,让一些球员的精彩表现错过了评选期的考察范围:
哈里·凯恩的例子堪称典型。他在新赛季加盟拜仁慕尼黑后,以12场18球的骄人战绩惊艳足坛。然而,这些出色发挥发生在2025年8月3日之后,完全超出了评选期范围,自然无从被投票者关注到。
至于阿森纳,他们的问题则更为复杂。尽管本赛季开局迅猛,攻守两端表现极具竞争力,但这些成绩同样不在投票周期之内。相反,评选所覆盖的时间段恰好是阿森纳上赛季的“瓶颈期”——球队在联赛冲刺阶段接连丢分,最终颗粒无收。这种赛季收尾的低迷表现,直接拉低了包括赖斯、萨卡等核心球员的评选竞争力。
在这些落选的阿森纳球员中,中场赖斯作为夏窗重磅引援,在攻防两端展现了极高水准;加布里埃尔与萨利巴的中卫组合更是堪称英超最稳固的防线。然而,职业球员投票更看重球队最终的荣誉与表现,阿森纳上赛季未能捧杯的结局,让这些球员的个人竞选形象大打折扣。
至于入选的萨利巴,虽是阿森纳的一枝独秀,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作为当今足坛备受瞩目的顶级中卫,萨利巴不仅盘活了整条阿森纳防线,还频频在攻防转换中起关键作用。即便球队在重要赛事中未能夺冠,他的表现依然被全球职业球员们所认可,成为阿森纳的一线荣光。
与阿森纳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些成绩斐然的球队及球员。评选期内拥有冠军头衔的球员往往优势明显。
例如,巴黎圣日耳曼在去年欧冠中技冠群雄,毫不意外地让多名主力球员入选候选名单,彰显其欧洲霸主地位;利物浦球员表现出色,为球队拿下英超冠军立下汗马功劳,门将阿利松、后卫范戴克和中场核心萨拉赫悉数入围,转会皇马的阿诺德也凭借此前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切尔西的帕尔默因稳定发挥及帮助球队夺得扩军后的俱乐部世界杯冠军,也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同时,远赴美职联和沙特联赛效力的梅西和C罗也继续被同行们认可。两位足坛传奇巨星的名气及稳定表现赢得了投票者青睐,某种程度反映出业内对他们广泛的尊敬与支持。
这一份候选名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令球迷更加意识到,足球评选讲究时间与时机的契合。对阿森纳众将和哈里·凯恩来说,无缘提名并不意味着实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的高光时刻“与花期错肩”。
如今,这一事件也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固定时间区间的评选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全面、公正地反映球员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大家对评选机制有什么看法?欢迎写下您的观点!



